鱼腥草(学名:Houttuynia cordata),又名折耳根、截儿根、猪鼻拱、蕺菜,客家话称之狗贴耳,在分类学上属双子叶植物三白草科蕺菜属,是一种具有腥味的草本植物。名见《名医别录》。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1]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四川广汉市高坪镇引入田间规模种植,现已带动周边乡镇近万亩种植面积,形成目前我国最大折耳根种植基地。
产于我国中部、东南至西南部各省区,东起台湾,西南至云南、西藏、北达陕西、甘肃。生于沟边、溪边或林下湿地上。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广布。湖北省宜昌市较为出名,分布较广。
野生于阴湿或水边低地,喜温暖潮湿环境,忌干旱。耐寒,怕强光,在-15℃以上可越冬。土壤以肥沃的砂质壤土及腐殖质壤土生长最好,不宜于粘土和碱性土壤栽培。
鱼腥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