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朱顶红镰刀菌枯萎病
症状 初叶尖开始发黄,逐渐向下扩展,同时向内侧蔓延,最后整株黄化萎蔫。检视球茎和根部染病根产生暗红色至红褐色腐烂,湿度大时产生白色菌丝,严重时整株死亡。
病原 尖孢镰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在PDA培养基上初生白色圆形绒毛状菌落,大型分生孢子无色,具分隔1~5个,3隔者居多,脚胞明显,两端尖,大小27~ 50×3.1-5(μm),多着生在多分枝孢子梗上;小型分生孢子呈头状聚集在瓶状小梗顶端,椭圆形,多单胞,偶具分隔1—2个,大小5,12×2~3.5(μm)。此外,厚垣孢子产生在菌丝的细胞间或顶端,浅黄褐色,球形或近球形。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基质或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其厚垣孢子可在土中存活5~6年或长达10年,成为主要侵染源,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后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淋水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低温、高湿利其发病,花盆中积水持续时间长发病重。
防治方法 (1)精心养护。科学浇水,防止盆土中积水,不伤根,减少伤口。(2)无土栽培的朱顶红出现沤根或根腐时,地上部在不缺水情况下出现萎蔫时,脱盆进行手术治疗。先把植株连根取出,冲洗干净,用灭菌刀剪把病根、烂根剪除,再把病部刮净,浸入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500倍液中2~3小时,晾干后再栽入盆中。(3)有土栽培的出现根腐时,淋浇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 010根腐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900倍液,如能加入云大- 120植物生长调节剂3000~ 4000倍液,效果更好。
五、朱顶红叶斑病
症状 又称孤挺花叶斑病、褐斑病。各地均有发生,且发病率较高。一般从植株叶片顶端或边缘开始发生,先在叶面上出现红色小斑,后逐渐扩展。靠近叶尖端的病斑向叶内扩展,使叶的1/3~1/2处变成水浸湿腐状,呈黄褐色至褐色。病斑边缘隆起带线纹,中央干缩凹陷,呈斑驳状枯黄,后变成灰白色,后期病部长出许多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发病重的整株叶片枯黄,造成全株枯萎死亡。
病原 称朱顶红生叶点霉,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器黑色至黑褐色,球形至扁球形,大小126~ 182μm,散生在寄主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外露,壁较厚。分生孢子椭圆形至卵圆形,单胞无色至浅榄褐色,大小11~12.6×6.8—7.2(μm)。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部或随病残叶留在地上越冬,翌年4~5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该病扩展很快,病情也很严重。武汉地区7-8月高温季节,雨日多,空气湿度大,湿气滞留或浇水过多易发病,10月下旬病情扩展趋缓;广东秋末冬初发病,10~ 11月移入棚室内,该病继续扩展蔓延。
防治方法 (1)精心养护。朱顶红喜肥,喜欢在肥沃、腐殖质多、排水良好的地块或盆土中生长,尽量满足其对肥水要求,浇水改在上午或下午2时左右,防止叶面溅上水滴,减少病菌传播,抑制孢子萌发。(2)秋末冬初移入棚室之前,彻底清除病叶,发现病株要分别放置进行隔离。(3)在植株人室前或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40 01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25%使百克乳油800倍液、50%杀菌王(氯溴异氰脲酸)水溶性粉剂1000~ 1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六、朱顶红紫斑
症状 叶片上生长条形或纺锤形浅红色至朱红色大斑,长可达几厘米,宽约0.6~1.3cm。病斑继续扩展后成为中间略凹陷的褐色病斑,但边缘仍保持红色,病叶弯曲变形。花梗染病花梗上产生褐斑并向病斑一侧弯曲,严重时与主轴成直角或干枯。花、鳞茎染病也产生红色条斑。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色至灰白色霉层及褐色小点。鉴别时要根据上述特征进行诊断,同时应注意区别朱顶红等石蒜科植物组织受伤后也变红的特点。朱顶红染病后病部生长缓慢,但病斑四周健康部位生长速度快,因此叶片变形弯曲,成为该病重要病症。
病原 称水仙壳多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大小140-180μm。分生孢子长椭圆形至圆筒形,大小19—27×6—8(μm),有1—3个隔膜,分隔处缢缩,含有大油球。该菌除为害朱顶红外,还侵染水仙、文殊兰、君子兰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存在于鳞茎上,当鳞茎发芽后或长出叶及花梗时易发病。后叶片及花梗病斑上新产生的分生孢子,又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致病害不断扩展蔓延。湿度大或湿气滞留易发病。
防治方法 (1)栽植时严格选种,汰除有病的鳞茎。栽植前鳞茎用0.5%的43%福尔马林溶液浸泡2小时。(2)浇水适量,不要溅到植株上。(3)发现病叶及时剪掉,集中烧毁。(4)春季喷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叶片长出后至开花前定期喷洒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或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连续防治5~6次。